厚植生态底色 赋能绿色发展
——扶沟县多举措开展植树造林
来源: 扶沟县自然资源局 时间: 访问量:0

字体大小[ ] 打印

分享:

  为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扶沟县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期,统筹规划、科学施策,通过“增绿、护绿、用绿”协同推进,全面掀起植树造林热潮,为县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。

  一、统筹谋划,构建生态建设新格局

  扶沟县的植树造林活动并非一时之举,而是长期坚持的战略部署。近三年来,扶沟县以乡村道路绿化、村镇绿化、河路沟渠绿化以及完善农田林网为重点,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、精准造林。据统计,全县已先后栽植栾树、大叶女贞、白腊、杨树等树木共计6.6万株,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,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坚持规划先行,印发《扶沟县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》,明确“一轴两带三区”生态布局:以贾鲁河生态廊道为主轴,推进沿河景观林带建设;围绕县域主干道、农田林网打造绿色廊道网络;依托特色经济林、森林乡村创建等,划分生态修复区、产业融合区与城乡绿化提升区。截止目前,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567亩,绿化道路86千米,河道绿化5.4千米,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8%。

  二、创新驱动,打造科学造林新模式

  为更高效、更可持续地推进造林工作,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,积极探索并打造全新的科学造林模式。整合多方资源,加强产学研合作,不断突破传统造林模式的局限,推动造林事业迈向更高水平,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坚实的绿色力量。

  一是科技赋能提质效。引入无人机测绘、卫星遥感技术精准规划造林地块,推广容器苗、保水剂等抗旱技术,提高苗木成活率至95%以上。二是产业融合促增收。发展“林果+文旅”“林下经济+合作社”模式,种植优质核桃、梨树等经济林5235余亩。三是全民参与聚合力。开展“认养一棵树”“党员示范林”等活动,动员企业、学校等社会力量参与,累计义务植树6.6万株,建成“青年林”“巾帼林”示范点3处。

  三、长效管护,织密绿色发展保障网

  为了确保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效,扶沟县还注重加强苗木的后期管理养护工作。在落实“林长制”的基础上,该县通过拍卖竞包等方式,将宜林地拍卖到农户手中,实现了“不栽无主树、不造无主林”的目标。同时,各行政村还成立了护林专业队伍开展夜间巡逻等工作,有效防止了毁林案件的发生。

  一是三级联动强责任。建立“县统筹、镇督导、村管护”机制,将造林任务纳入乡镇考核,签订管护责任书16份。二是智慧监测保成效。运用“林长制”APP实时监控林地动态,组建了446人的专业管护队伍,开展病虫害防治、防火巡查等常态化管护。三是制度创新防返荒,扶沟县在这一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荒芜问题,扶沟县积极推行了一项创新的政策——“以奖代补”。这项政策旨在通过奖励机制,激励广大农民和土地管护者积极参与到土地的维护与管理中来,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管护积极性。四是注重加强宣传引导,确保每一位农户都能充分了解政策内容,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。同时,县里建立了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,对管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,确保政策能够落到实处,真正发挥效用。

  目前,扶沟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8.6%,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8个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天。下一步,扶沟县将聚焦碳汇造林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,计划建设生态湿地公园2处,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县,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
  (作者:吴保红 李燕如 审核:曹中榜)






责任编辑:扶沟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